辞源 | 字典 | 古诗 | 古诗名句| 作文 | 谜语 | 字帖
  • 查询索引
 
条目
导航
辞源 字典 古诗 诗词名句 作文 谜语 字帖
  • 查询索引
笔顺动画 ▶

拼音

注音

部首

yā ya

一ㄚ ˙一ㄚ

部首 口

部外 4

总笔画 7

统一码

字形分析

笔顺

U+5440

左右结构

丨フ一一フ丨ノ

五笔

仓颉

郑码

四角

电码

区位

KAHT

RMVH

JHI

61040

0711

4929

拼音 yā ya

注音  一ㄚ ˙一ㄚ

部首 口 部外 4 总笔画 7

统一码 U+5440 笔顺 丨フ一一フ丨ノ

五笔 KAHT 结构 左右 区位 4929

常 通 标

呀 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● 呀

yā ya 丨フ一一フ丨ノ

  1. 叹词,表示惊疑:~!你流血了。
  2. 象声词,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:两扇大门~的一声打开了。

     ◎ 助词。表示疑问、感叹、祈使等语气:别见怪~!你快回去~!你怎么不回家~!

英语 particle used to express surprise or mild emphasis; (Cant.) slurred form of the number ten

德语 (Finalpartikel)​

法语 ah,oh,(onom.)​ grincement

© 辞源

呀 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◎ 呀 yā

(形声。从口,牙声。本义:张口的样子)表示惊异 [oh]。如:呀,下雪了

词性变化

◎ 呀 yā

(1) 吱吱嘎嘎的声音 [creak]。如:门呀的一声响了

(2) 另见 ya

基本词义

◎ 呀 ya

〈助〉

(1) 表示语气。“啊”受前一字韵母 a,e,i,o,ü收音的影响而发生变音。如:他从小就没有了家呀!群众的力量真大呀!老张,快去呀

(2) 另见 yā

常用词组


© 辞源

呀 國語辭典

助
  1. 表示惊叹。如:「妈呀!」、「真的呀!」、「好险呀!」

  2. 表示疑问。如:「你要去呀?」、「这件事你怎么不学呀?」

  3. 表示肯定。如:「是呀!」、「对呀!」

叹
  1. 表示感叹的语气。如:「哎呀!完蛋了。」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·第三折》:「呀!俺向著这迥野悲凉,草已添黄,色早迎霜。」

  2. 表示惊讶的语气。如:「呀!下大雨了。」、「呀!我忘记把门关上。」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·第三折》:「呀!真个下雪了,有这等异事?」

状
  1. 形容开门声或叫喊声。《西游记·第一回》:「只听得呀的一声,洞门开处,里面走出一个仙童。」《儿女英雄传·第七回》:「她父女夫妻一见,呀的一声,就携手大哭起来。 」

形
  1. 张口的样子。唐·韩愈〈月蚀诗〉:「月蚀于汝头,汝口开呀呀。」

  2. 空阔的。唐·孟郊〈石淙〉诗一○首之四:「磴雪入呀谷,掬星洒遥天。」

© 辞源

呀 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上】【口】呀·康熙筆画:7 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許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虛加切,?音岈。【說文】張口貌。【韓愈·月蝕詩】如口開呀呀。

又谽呀,谷空貌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谽呀豁閜。【註】㵎谷之形容也。呀,呼加反。

又【玉篇】大空貌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呀周池而成淵。

又【廣韻】五加切【正韻】牛加切,?音牙。【廣韻】吧呀。【韓愈·月蝕詩】牙角何呀呀。○按《韓愈·月蝕詩》如口開呀呀,或攺作齖齖,因避重韻也,不知《唐韻》九麻中呀字兩見,音義各別,《韓詩》?非重韻。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刪五加切一音,非。

又叶虎何切,音呵。【韓愈·東方朔雜事詩】王母聞以笑,衞官助呀呀。不知萬萬人,生身埋泥沙。沙叶音娑。

© 辞源

呀 《说文解字》

『說文解字』

張口皃。从口牙聲。許加切文十  新附

© 辞源

呀 《音韵方言》

国际音标 jɑ˥; jɑ˥˧ 唐代读音 nga xa日语读音 A ATSU韩语罗马 HA现代韩语 하越南语 nhá

客家话 [梅县腔] nga1 ua1 [宝安腔] ja1 nga1 [客英字典] nga2 [台湾四县腔] nga1 nga2 [海陆腔] nga1 nga2 [客语拼音字汇] a1 a3 nga3 [陆丰腔] a1粤语 aa1 aa3 aa6潮州话 ia1 ,ia7

近代音 影母 家麻韻 平聲陰 鴉小空;影母 家麻韻 去聲 亞小空;中古音 疑母 麻韻 平聲 牙小韻 五加切 二等 開口;曉母 麻韻 平聲 煆小韻 許加切 二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曉母 模部 ;王力系统:曉母 魚部 ;

© 辞源
汉语字典
  1. 部首查字
  2. 拼音查字
  3. 笔画最多
  4. 多音字大全
  5. 二叠字
  6. 三叠字
  7. 四叠字
  8. 五叠字
  9. 500最常用字
  10. 2500常用字
  11. 1000次常用字
  12. 7000现通表
偏旁部首
  • 氵部
  • 木部
  • 艹部
  • 口部
  • 扌部
  • 亻部
  • 女部
  • 虫部
  • 土部
  • 言部
  • 火部
  • 忄部
  • 竹部
  • 月部
  • 山部
  • 阝部
  • 石部
  • 王部
  • 日部
  • 足部
  • 钅部
  • 目部
  • 疒部
  • 衤部
  • 辶部
  • 犭部
  • 禾部
  • 心部
  • 纟部
  • 讠部
  • 米部
  • 刂部
  • 酉部
  • 宀部
  • 广部
  • 巾部
  • 礻部
  • 鱼部
  • 雨部
  • 革部
  • 力部
  • 田部
  • 鸟部
  • 穴部
  • 彳部
  • 舟部
  • 大部
  • 耳部
  • 贝部
  • 囗部
  • 羽部
  • 欠部
  • 攵部
  • 走部
  • 弓部
  • 牜部
  • 马部
  • 歹部
  • 衣部
  • 冫部
  • 尸部
  • 车部
  • 厂部
  • 毛部
  • 门部
  • 饣部
  • 页部
  • 罒部
  • 瓦部
  • 白部
  • 皿部
  • 子部
  • 骨部
  • 隹部
  • 戈部
  • 立部
  • 水部
  • 金部
  • 羊部
  • 手部
  • 一部
  • 灬部
  • 方部
  • 人部
  • 丿部
  • 匚部
  • 豸部
  • 豕部
  • 乙部
  • 耒部
  • 气部
  • 身部
  • 虍部
  • 鬼部
  • 十部
  • 全部
笔画查字
  • 1画
  • 2画
  • 3画
  • 4画
  • 5画
  • 6画
  • 7画
  • 8画
  • 9画
  • 10画
  • 11画
  • 12画
  • 13画
  • 14画
  • 15画
  • 16画
  • 17画
  • 18画
  • 19画
  • 20画
  • 21画
  • 22画
  • 23画
  • 24画
  • 25画
  • 26画
  • 27画
  • 28画
  • 29画
  • 30画
  • 31画
  • 32画
  • 33画
  • 34画
  • 35画
  • 36画
  • 37画
  • 38画
  • 39画
  • 40画
  • 41画
  • 42画
  • 44画
  • 45画
  • 47画
  • 48画
  • 49画
  • 51画
  • 52画
  • 53画
  • 64画
  • 笔画最多
汉字结构
  • 单一结构
  • 左右结构
  • 上下结构
  • 左中右结构
  • 上中下结构
  • 右上包围结构
  • 左上包围结构
  • 左下包围结构
  • 上三包围结构
  • 下三包围结构
  • 左三包围结构
  • 全包围结构
  • 镶嵌结构
  • 品字结构
  • 田字结构
  • 信息收集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及时删除。
  • 豫ICP备10071303号
  • QQ:327168521